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品讀會的第三堂課

以網路文章「生命的保存期限」來談「意識會談法」的四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是回應與主題文章內容中直覺可得的資訊,目的是開啟與會者的話匣子帶動討論的氣氛,帶領者可舉出的問題如:「女子要哲學家一定要娶她的原因是什麼?」。第二層次是進入主題內容的討論,提出與主角、主題相關的問題交流,可舉出的問題如:「若哲學家一口答應女子的求婚他的人生會有什麼不同?」。第三層次是回應自我的體察,從文章的主旨,反思自我,可提出的問題如:「面對人生的蝴蝶效應你是否能坦然處之?」。第四層次的問題主要是透過閱讀後對自己的體悟、會有何不同?可提出的問題如:「讀完這篇文章後,面對抉擇時會如何選擇?」

「意識會談法」不單是可以運用在讀書會的帶領上,運用在思考問題時也有很大的幫助,可從問題的表象、深層的意涵、思考不同的處理方式可能造成的後果、如何面對所有結果。另外「意識會談法」也廣泛運用在訪談上喔!下次開會討論氣氛冷淡時不妨試試看。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品讀會的第二堂課

讀書會是什麼?讀: 淺讀、檢視、深讀、內化、智慧,透過閱讀可以深化生命的質量, 獲得人生的智慧,增加幸福感。前些時候因為遭遇到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坦白說內心是恐慌的,直到看到了「法界唯心造」(出自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一書)才豁然開朗。今天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著)中讀到了一段話「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我想金球的念力,即正面思考的力量是存在的。

書:可以是狹義的書本、文章,亦可廣義的泛指一切可共讀、分享的媒材,包含了書本、音樂、電影、藝文欣賞、旅遊活動等等。

會:產生参與的動力,讓有共同理念、興趣的人能夠聚集在一起,透過討論、會談、分享,激發出不同層面的思考動能。

了解讀書會深層的意涵及讀材的選擇是品讀會第二堂課裡重要的收穫。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品讀會的第一堂課

知識管理與分享是我的工作, 若用金錢去衡量付出及所獲得的報酬, 這真的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但閱讀是我的興趣, 能和人分享好書, 交換彼此的看法, 讓我覺得從事這份工作很有意義, 縱然有時難免會遇到職場上的不如意也總能釋懷, 若以幸福感來衡量人生, 我想我應該是「高薪」族喔!

常在思考如何把小型的專門圖書館經營得更有特色? 在文化公民的培育上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around forty的我又該做些什麼?

以書會友是美好的事! 除了可以推廣閱讀外, 在有限的時間裡透過書籍、影片的共讀、共賞,藉由知識分享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品讀會」因此孕育而生了!

品讀會的第一堂課要先討論的是成立的五大keypoints, Why、What、Who、When、Where。「品讀會」的願景是「享樂生活、品味人生,優雅是必要的堅持」,勝敗犬不拘,歡迎認同這個理念,愛自己也能用同理心善待別人的好友們共同分享(anytime、online)。